與馬賽部落傳統接生婦女交流教育文化,傳遞適合當地的助產觀念。
輔仁大學坦尚尼亞醫療志工團
在一個叫奧芭芭(Olbalbal)的山中部落
一位年輕的媽媽 已經承受了長達兩天的痛楚
在部落接生婆的協助與陪伴之下
努力讓她懷裡的一對雙胞胎來到世間
努力著來到了第三天 年輕的媽媽終於完成了生產的過程
但 這對雙胞胎還來不及感受母親的慈愛懷抱 便已離開人世
媽媽在生產的過程中也失血過多 身體虛弱不堪
部落的族人發現情況不對 趕緊僱來一輛車子
載年輕媽媽到卡拉圖(Karatu)的醫院
不幸的是 媽媽在抵達醫院的不久後 也撒手人寰……
前往醫院對於部落的居民來說 是一段漫長到令人挫折的旅程
從奧芭芭要到有病床與護理照顧的地點
距離最近的戈隆戈隆(Ngorongoro) 需要一小時四十五分鐘的車程
至於醫院 需要兩小時四十五分鐘
換句話說 待產的孕婦要在山路上顛簸將近三個小時才能得到醫生的協助
如果沒有車 她們要花更長的時間一路跋涉
這樣的路途 對你我來說都不算短
就更別提一個身懷六甲 即將臨盆的準媽媽 何以克服這段遙遠的旅程……
聯絡我們
fjumedtanzania@gmail.com
2013年團長 劉令嫻
0955-305-515
isabel_1927@hotmail.com
2013年公關 吳岱峰
0926-272-728
holdmyself90@gmail.com
2013年公關 李佾臻
0953-719-977
kaori901211@hotmail.com
根據統計,馬賽部落裡有93.1%的婦女在家中有菌的環境生產,除了因為貧窮,也大多因為設備簡陋的衛生所通常距離他們數十公里之外。孕婦們與其挺著大肚子 在烈日曝曬下步行到一個難以到達的目的地,不如在家中有菌的環境由未受專業訓練的接生婆替其接生。然而令人擔憂的是,在部落接生婆之間流傳的像是「懷孕期 間盡量減少進食,以免孩子頭太大容易難產」等概念,不僅在孕婦身體上有營養支持的不足,也經常導致孩子一出生即有頭圍不足、營養不良等問題。
聯合國與其所有會員國已承諾在西元2015年前必須達到為了要消除世界貧窮、飢餓、疾病、文盲、環境惡化、及婦女歧視等重要國際社會關心議題所商訂的「聯 合國千禧年發展八大目標」(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,原文內容詳見左邊側欄連結)。輔大坦尚尼亞醫療志工團以實際的行動扮演協助促進健康的角色,分享台灣的醫療資源,以幫助非洲母嬰的保健以期坦尚 尼亞能得到最實質幫助,同時也善盡國際公民責任,使更多人看見台灣的友善及對國際醫療的重視。
我們計畫在2013年8月進入坦尚尼亞的Engaruka馬賽部落,以協助的角色提供母嬰保健相關知識的課程,並且培育種子教師,提供正確的健康知識。
緣起
最新消息
贈送瘧疾診斷設備至當地基層醫療機構。